千亿级资产整合预案出台 中国神华打造央企资产注入示范标杆


8月15日晚,中国神华(601088)发布重磅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旗下13家核心能源企业股权,标的资产规模达2583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本次交易深刻契合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和资本市场改革要求,将实现“1+1>2”的战略倍增效应,打造央企资产注入的示范标杆。

千亿资产注入,强化能源产业版图

根据预案,中国神华将整合国家能源集团持有的11家企业100%股权及2家联营企业分别41%、49%股权,覆盖煤炭生产、坑口煤电、煤化工、航运物流等关键领域。  

在煤炭板块,纳入新疆能源、平庄煤业等优质矿区,有效提升资源储量。其中,标的公司新疆能源下属新疆准东露天煤矿截至2025年最新核定产能已达3500万吨/年,是国内第二大露天煤矿,可采储量超过20亿吨,其开采的31号不粘煤具有低灰、特低硫、中高热值的特性,是优质化工及动力用煤,年产量可满足2座千万千瓦级电厂全年需求。

在电力矩阵上,整合国源电力、内蒙建投等企业,强化“坑口煤电”协同优势通过矿区50公里内建设的发电厂,实现“就地采煤、就地发电”。

在配套产业链上,同步收购煤化工、煤炭运销、港口公司、电子商务等企业,打通产销全链条。  

业内人士分析,重组后,煤炭开采主体提供更加稳定的资源供给,坑口煤电和煤制油化工平台提升清洁转化利用水平,运输环节物流网络自主可控进一步增强,不仅可强化中国神华的市场头部地位,更通过构建跨区域产能协同体系,推动煤炭产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经初步审计,标的资产2024年末合计归母净资产达938.88亿元,相当于中国神华一季度末净资产的21.6%。通过本次交易,上市公司煤炭资源储量、发电装机容量及化工产能将实现增长。  

专业化整合路径,凸显三大战略价值

此次重组并非简单规模扩张,而是国家能源集团践行“聚焦主责主业”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  

从国家能源集团看,作为集团内部资源的战略性集聚,可避免同业竞争。此次启动大规模资产重组,向中国神华系统性注入13家核心煤炭及相关产业主体,就是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的有效举措,可改善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神华在煤炭资源开发领域的业务重叠情况。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称:“将分散配置的资源整合到同一家企业,不仅可以减少重复投资,还可以在内部统筹优化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产品生产,从而更快地在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对于中国神华来说,可以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并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以“坑口煤电”模式为例,重组后,中国神华可在矿区直接配套建设电厂,通过皮带或短途铁路输煤,将煤炭资源就地转化为电力,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煤化工与煤炭生产的结合,更将提升资源附加值。  

本次预案提出,配套募资对象不超过3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投资者。通过发行股份募资引入社会资本,可以实现股权多元化。同时中国神华明确“本次交易不构成重组上市”,保持央企控股地位的同时,增强市场活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专业化整合路径,凸显破解同业竞争难题、释放全产业链协同效应、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等三大战略价值。

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此次重组发生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集团将旗下分散的煤炭、电力、化工资产注入上市平台,响应了国务院国资委“推动央企优质资产对接资本市场”的部署,推动优质资源向上市公司集中。交易完成后,中国神华产业链完整性将显著超越同类企业。  

标的资产中包含多个坑口电厂资源,其“综采机械化率超95%”的技术优势,与神华先进的煤炭开采能力结合,可为全国煤电联营提供“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示范模板,探索煤电一体化新范式。  

在极端天气频发、能源安全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整合后的中国神华将形成从“矿井到港口”的完整供应链,提升跨区域能源调配效率,增强能源保供能力,为国家能源安全再添保障。  

目前,标的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仍在进行,交易作价及股份发行数量待定。根据预案,中国神华股票已于8月18日复牌。

中国神华此次千亿级重组,既是央企深化专业化整合的必然选择,也折射出能源行业发展的深层逻辑:从规模扩张转向产业链效能竞争。随着“新质生产力”理念在能源领域落地,这种以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以科技创新驱动全链协同的模式,或将成为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路径。未来,随着配套募资引入战略投资者,国有资本与市场机制的融合深度值得持续关注。






最近更新

热点聚焦

赞助商广告